生育率雪崩,学区房还能买吗?
文章类别:人力资源培训发布时间:2025年5月21日点击量: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两组数据,令人心生忧虑。2024 年,幼儿园在园人数比上年减少了 509 万人,全国小学在校生较上一年减少了 251.6 万人。这是小学人数首次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同比减少,“断崖式下跌” 的形容毫不为过。而这一现象的根源,正是出生人口的持续大跌。
2016 年和 2017 年,全面二孩政策集中释放,出生人口一度达到 1786 万人的高峰。然而,热度并未持续,自 2018 年起,出生人口开始暴跌,当年减少了两百多万,此后更是逐年递减,到 2023 年,出生人口仅为 902 万。2018 年出生的孩子,在 2024 年恰好进入小学阶段,这也解释了为何当年小学生入学人数出现暴跌。实际上,幼儿园入园人数早在几年前就已呈现出暴跌态势,且随着后续生育率的持续下降,未来几年小学生人数还将连年减少,这种趋势似乎难以逆转。
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的情况尤为严峻。在过去十一年间,东北三省的小学生共计减少了 127.27 万人,其中黑龙江减少了 80.8 万,辽宁减少 13.6 万,吉林减少了 32.87 万。中西部的大量乡镇也出现了小学生流失的现象,网络上流传的一些照片令人感慨,偌大的教室中,仅有寥寥几个学生。尽管老师们坚守岗位,甚至出现一个班级六七个老师只带一个学生的 “豪华配置”,但学生仍不断跟随家长前往大城市求学。随着学生的离去,学校也纷纷倒闭。2012 年,全国小学数量为 22.86 万所,到 2023 年,仅剩下 14.35 万所,十一年间减少了 8.51 万所。学校的关停,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就业,如今许多地方聘任教师已从编制制改为聘任制,即便如天津这样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也在跟进。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为应对未来学生人数减少而提前做出的裁员准备。
小学和幼儿园人数的减少,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便是教师行业,与之相关的教培行业也变得冷冷清清。曾几何时,县城学区房炙手可热,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就读优质学校,不惜托关系、找门路,甚至斥巨资买房。然而,随着小学生人数的骤减,学区房不再吃香,部分学校甚至出现招生不满的情况。以往,学区房相较于普通房子,每平米往往有 1000 元左右的溢价,如今这一溢价已基本被抹平。县城实验小学的教育资源不断流失,教学质量下滑,许多家长无奈之下,只能前往市区租房陪读。小学生数量的减少,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从乡村蔓延到乡镇,再到县城,越是低能级的城市,这一现象越明显,当地的教育产业链也逐渐萎缩。
原本以为一线城市的情况会好一些,但实际并非如此。在经历了 2023 年的小学生人数暴涨后,2024 年一线城市也开始出现下跌趋势。以广州为例,2023 年小学在校生人数为 129.45 万人,较 2022 年增加了 9.03 万人,然而到了 2024 年便开始下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情况也类似,在 2023 年小学生人数有所增加后,2024 年也纷纷出现招生数量减少的情况。财新杂志发布的《再探学区房成色》一文披露,广州传统教育强区越秀区,2024 年 9 月公办小学一年级共计招生 351 个班,同比减少 74 个;中心城区天河区公办小学一年级共计招生 408 个班,同比减少 53 个。南方都市报也披露,2024 年广州民办小学的计划招生班数和人数均在下降。21 世纪经济报道显示,北京多个区的小学入学人数出现下跌,2024 年海淀区小学生预计减少 3.4 万人,西城减少 2 万人。深圳的情况较为复杂,小升初依旧火爆,带动初中的学区房热度上升,但在小学和幼儿园阶段,2024 年已出现入学积分下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甚至包括一些重点学校,开始实行租房即可入学的政策。
上海松江区教育局在 2024 年官宣了四所小学终止办学的消息,幼儿园关停的情况更为普遍,一些口碑良好的幼儿园也因生源不足而关闭,甚至有幼儿园被改造成养老院,如嘉定北水湾幼儿园的部分区域已变成嘉盛社区开设的养老服务站,长宁区愚园路的姚家角幼儿园现已成为上海颐养第一敬老院。虽然短期内,一线城市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学区房尚未受到巨大冲击,但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利空因素。
面对这样的形势,不少家长感到困惑:如今楼市出现小阳春,学区房成交再度火热,为了孩子的教育,是否应该跟风购买学区房?未来学区房还能保持热度吗?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学区房价值的影响因素。
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与分布不均
长期以来,学区房之所以备受追捧,核心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分布不均。在中国,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极为重视,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只为让孩子能进入一所好学校。而学区房,作为进入优质学校的 “敲门砖”,承载了家长们对孩子未来的殷切期望。在一些大城市,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重点学校往往拥有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些因素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然而,随着生育率的持续下降,未来入学的学生数量将大幅减少,这一变化将对教育资源的供需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在学生人数减少的情况下,学校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了吸引生源,学校可能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竞争力。一些原本教学质量一般的学校,可能会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投入,引进优秀教师,改善教学设施,从而缩小与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同时,教育部门也可能会对教育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和调整,以实现教育公平。例如,通过教师轮岗制度,让优秀教师在不同学校之间流动,将优质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带到更多的学校;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其教学水平。这些举措都可能导致学区房所依托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逐渐减弱,其价值也将受到影响。
政策调控对学区房的影响
除了生育率下降这一因素外,政策调控也是影响学区房价值的重要变量。近年来,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抑制学区房价格的过快上涨,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学区房的调控政策。
多校划片政策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传统的单校划片模式下,一套学区房对应一所特定的优质学校,这使得学区房的价值被过度放大,价格居高不下。而多校划片政策的实施,打破了这种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将多个学校划定为一个学区,购房家庭的孩子通过随机派位的方式,可能被分配到学区内的任何一所学校。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弱化房产与学校之间的直接联系,降低学区房的确定性和稀缺性,从而抑制学区房价格的非理性上涨。例如,北京、深圳等地推行多校划片政策后,一些原本因名校资源而溢价数倍的学区房价格出现了明显下跌。以北京中关村三小学区房 “蜂鸟家园” 为例,其 43 平户型从 2021 年的 985 万跌至 2024 年的 550 万,跌幅高达 45%。
教师轮岗制也是政策调控的重要手段。该制度要求优秀教师在不同学校之间进行定期轮岗,旨在均衡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避免优质师资过度集中在少数名校。通过教师轮岗,普通学校有机会获得优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提升教学质量,而名校的师资优势则相对被稀释。这一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削弱了学区房的价值基础。因为家长们购买学区房,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名校的优质师资去的,当师资力量实现均衡分配后,学区房的吸引力自然会下降。
此外,租售同权政策的探索也对学区房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该政策赋予了租房家庭与购房家庭同等的入学权利,只要符合相关条件,租房家庭的孩子也能在学区内的学校就读。这一政策的实施,降低了家长们为了孩子上学而必须购买学区房的紧迫感,使得一些家庭可以选择通过租房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入学问题,从而减少了对学区房的需求。
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也是影响学区房价值的关键因素。在过去,大量人口从农村和中小城市向大城市流动,这导致大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为了让孩子能在大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许多家庭选择购买学区房,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城市学区房价格的上涨。
然而,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流动的趋势也可能发生改变。一方面,由于未来入学人口的减少,大城市的教育资源压力可能会有所缓解,对人口流入的吸引力可能会相对减弱。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可能会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升当地的教育水平,这可能会使得部分人口回流,或者减少向大城市流动的意愿。
此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也可能导致城市内部的区域发展格局发生变化。一些新兴区域可能会加大教育设施的建设力度,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形成新的教育热点区域。而一些传统的学区房区域,可能由于城市更新、学校布局调整等原因,其学区优势逐渐丧失。例如,随着城市的扩张,一些原本位于城市边缘的学校,可能因为周边新建了更多的学校,或者城市规划的调整,导致其学区范围发生变化,学区房的价值也随之受到影响。
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在逐渐发生转变。过去,“唯分数论”“唯名校论” 盛行,家长们普遍认为只有让孩子进入名校,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将来才能有好的发展。因此,为了孩子能上名校,不惜花费巨资购买学区房。
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培养同样重要。他们不再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名校,而是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花费大量的金钱购买学区房,让孩子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不如选择一个更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环境,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
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也将对学区房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当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盲目追求名校学区房时,学区房的市场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其价值也将面临调整。
学区房的未来走势与投资建议
综合以上因素来看,随着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学区房的未来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在短期内,由于教育资源的调整和政策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显现效果,以及部分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刚性需求,学区房可能仍会保持一定的热度,价格也可能相对稳定。但从长期来看,学区房的价值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对于有购房需求的家庭来说,如果是出于孩子上学的刚性需求,且经济条件允许,购买学区房时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学校的未来发展趋势、政策变化的影响以及房屋的居住属性等因素。尽量选择那些教育资源优质且相对稳定,同时居住环境较好的学区房。避免购买那些仅仅依靠学区概念支撑,房屋质量差、居住舒适度低的 “老破小” 学区房,因为这类房产在学区房价值下降的趋势下,可能面临较大的贬值风险。
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学区房的风险已经明显增加。过去,学区房凭借其稀缺性和保值增值的特性,成为房地产投资的热门选择。但如今,随着生育率下降、政策调控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学区房的投资价值已大打折扣。未来学区房溢价率可能会从高峰期的 50%-100% 回落至 20%-30%,与普通住宅价差趋于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应谨慎评估投资学区房的风险和收益,避免盲目跟风投资。如果仍然看好房地产投资,可以考虑选择那些具有综合优势的房产,如地段优越、交通便利、商业配套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房产,这类房产的价值相对更加稳定,受单一因素影响的程度较小。
生育率的雪崩式下降,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学区房市场的格局。未来,学区房的价值将不再仅仅取决于教育资源这一个因素,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无论是家长还是投资者,都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变化,理性看待学区房的价值,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上一篇:现阶段黄金还值得购买吗?
下一篇: 没有了